進階教室
進階專題九:揀窩輪為何要看兌換比率?因為會影響敏感度!
短片由AAStocks阿思達克財經製作
為何窩輪會有兌換比率?
投資者在選擇窩輪的時候,除了需要選擇合適的行使價及到期日之外,另一個較少人留意的條款就是兌換比率/換股比率。從前兌換比率只限於1、10、100兌1這些倍數,但由2019年3月開始,港交所擴大了兌換比率的數目(增加了5、50、500)。這令產品選擇增多了,但投資者揀產品時亦相對地變得困難。為何會有不同兌換比率的存在呢?
原來港交所有規定,當正股或窩輪處於不同的價格範圍下,其「最低上落價位」亦會不同,證券價格越低,「最低上落價位」亦會越低,因而變得敏感,更加容易上落,有利窩輪、牛熊證等的短線投資者。所以發行商在發行產品時,亦會為不同價格範圍的產品,引入不同的兌換比率,目標就是增加產品的敏感度。
證券價格 (元) | 最低上落價位 | |
---|---|---|
由 | 0.01 至 0.25 | 0.001 |
高於 | 0.25 至 0.50 | 0.005 |
高於 | 0.50 至 10 | 0.010 |
高於 | 10 至 20 | 0.02 |
高於 | 20 至 100 | 0.05 |
高於 | 100 至 200 | 0.10 |
高於 | 200 至 500 | 0.20 |
高於 | 500 至 1,000 | 0.50 |
高於 | 1,000 至 2,000 | 1.0 |
高於 | 2,000 至 5,000 | 2.0 |
高於 | 5,000 至 9,995 | 5.0 |
舉例,騰訊價格以數百元起跳,相關窩輪的價格亦會相應較高,因此需要引入一些較大的兌換比率,例如100兌1,將其面值拆細至$0.25以下的敏感區域。
兌換比率是否愈大愈好?
事實上並非所有的股份都好像騰訊般容易選擇,以2020年7月時可買賣的阿里巴巴窩輪為例,熱門的兌換比率有兩種,分別是50兌1以及100兌1,輪證價格大部分都低於$0.25,所以兌換比率的分別不大,反而50兌1普遍的槓桿高於100兌1的產品,所以50兌1的產品理應屬首選。另一例子是同期的小米窩輪,當時熱門的兌換比率有5兌1以及10兌1,兩者輪證價格大部分都低於$0.25,但5兌1的產品槓桿較高、較值博。
總結,投資者選擇產品時,應清楚作出比較,揀高槓桿的產品之餘,亦要留意敏感度,以盡享輪證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