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股證及牛熊證教學文章 為何實際槓桿是揀輪的終極指標?

目錄

為何實際槓桿是揀輪的終極指標?

本欄曾分享過「選輪三部曲」,從風險角度出發,以窩輪條款中的行使價、到期日及街貨量將範圍收窄,將不必要的風險盡量減低。投資者然後可以用實際槓桿在這個已收窄的產品範圍內挑選出最抵買、值博率最高的產品。投資者或會問,為什麼要利用實際槓桿,而非其他數據,例如投資者時常聽到的「成交」、「溢價」或「引伸波幅」呢?

利用實際槓桿作為終極指標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數據已能一石二鳥地反映兩項資訊:(一)產品的潛在回報及(二)產品價格比較。首先,一隻10倍實際槓桿的產品在相關資產變動1%的時候,產品的理論變動為10%,投資者就可因應對正股的看法估計出產品的潛在回報,實際槓桿越高,產品的潛在回報越大,所以實際槓桿能直接反映到產品的回報比例。其次,當收窄了產品範圍之後,在這些條款較相近的產品之中,實際槓桿越高,代表產品的價格越平,是越「抵買」的選擇,所以實際槓桿亦能達到比較窩輪價格高低的效果。利用實際槓桿一個指標能同時得到兩項資訊,因此是合適的終極指標。

至於其他數據的意義又如何呢?我們逐一分析。

【成交額?】很多投資者都會留意成交金額,但其實成交多寡跟產品的風險及回報並無關聯性的。產品的風險及回報是取決於其條款,成交大的產品並不代表回報會較高,亦不代表風險會較低。另外,有投資者喜歡成交大的產品,背後原因其實是關心產品的流通量,以為成交大的產品較容易進出,有需要時會較容易沽貨離場。這一點我們在早前一系列的文章已講解過,流通量的多寡或優劣並非來自成交,而是從差價反映出來,因此我們亦介紹了客觀的工具來比較發行商的差價質素(https://www.gswarrants.com.hk/cgi/market/lpq.cgi)。簡單而言,成交數據無助反映產品的潛在回報或流通量,亦不能作產品價格比較,所以不是一個有效的指標。

【溢價?】除非投資者本身打算持有窩輪至到期結算,否則溢價數據意義不大。另一方面,溢價的計算方式跟行使價有很大關係,價內證的溢價一般會較低,價外證則會較高,若不先將條款範圍收窄而單純以溢價選擇產品,只會找到一些低槓桿的價內證,未必能符合槓桿效應的初心。當然,在比較接近條款的時候,以溢價排序仍會得出跟實際槓桿一樣的結果,但數據本身的指標性不大,所以我們不建議作為終極指標。

【引伸波幅?】引伸波幅的確可用來比較產品價格,引伸波幅越低,代表產品的價格越平。但其實實際槓桿已達到同樣效果,而且實際槓桿同時能反映產品的潛在回報,這點引伸波幅就做不到了。所以觀察實際槓桿會較引伸波幅得到更多的資訊。

綜合以上分析,以市場上的阿里認購證為例,若以行使價200至220元(即10%價外幅度之內)、2個月期以上、街貨比率低於20%作篩選,再以實際槓桿排序,會留意到阿里購21471(行使價219.08元)是槓桿最高的產品,從圖中可留意到其引伸波幅及溢價亦是最低水平,因此能證明以實際槓桿排序篩選是最直觀、最合理的終極指標。

註: 以上數據資料來自高盛認股證牛熊證網站 http://www.gswarrants.com.hk/



上一則: 因時制宜 近期引伸波幅變化大 以牛證部署反彈或更可取
下一則: 騰訊阿里Call受熱捧 點揀條款好?